「始祖巨人告訴我一定會爛尾」──《進擊的巨人》讀後感

文柏
May 7, 2021
資生堂廣告圖

進擊的巨人完結,網絡上一片失望與憤怒,但對於筆者來講,巨人的結局反而是在意料之中,在138後,就有種草草結束的預感,大結局出爐後,「更有種果然是變成這樣」的預料。但必須重申,這不是因為要凸顯自己未卜先知,而是作為一個有留意故事技巧的讀者來說,其實在故事的早前時間,就可以看出「劇情暴走」的傾向。

諫山創是一個能夠想出令人驚異爆點的作者,在故事早期巨人連番的在主線引發爆點,產生謎題,然後透過另一個爆點掩蓋謎題,最後收回其中一個謎題,回歸主線,然後重來,或者透過劇情反轉,說通了故事,他的處理能力的確無庸置疑,但同時間,這種驚異帶來的副作用其實也有不少,例如在調查兵團政變、重奪瑪莉亞之牆等等的場口,乍看之下會被震驚到,但其實細心一想,其實部份情況有點不切實際。就以重奪瑪莉亞之牆這一段為例,其實在成功政變後,國家必有內政整頓期,現實的內政整頓也是理所當然,但故事內的調查兵團卻馬上發動奪還作戰,看起來相當不智,再者,就連諫山創背後的編輯團隊,也有提醒過「一個部隊戰力損失超過四成已經與滅團沒有分別,在大量隊員犧牲後必須透過部隊重組彌補損失」,表示在政變之後馬上推行奪還作戰其實是魯莽。我們可以發現,諫山創思考故事時雖然有非常刺激的想法,但細節的處理尚待磨練,而這一部份,則於瑪萊篇更是不斷浮現。

在筆者角度,看到諫山創開啟了瑪萊篇這個龐大世界觀後,就開始覺得不妙。在進擊的巨人裡面,巨人起源本來就是故事中心,不是「輔助劇情的道具」,在鋪排上將巨人起源抹走,就等於是去掉核心,導致脫線。而瑪萊篇的重點,竟然是巨人退場、故事變成了歷史的陰謀、民族的仇恨。諫山創嘗試用一個更大的世界觀去掩蓋巨人起源,將艾迪亞人的行動變成副線,直到「萊納賜座」才繼續將艾迪亞人故事拉回來。後來瑪萊篇中後段,諫山的用意也更加明顯,他打算將視角轉回瑪萊的角度,去探討仇恨與對錯,企圖將其變成「遊戲界究極無劣評左派價值巔峰神作《最後生還者2》」的翻版,雖然諫山未至於陷入《最後生還者2》的尷尬處境,慶幸諫沒有寫一個「復仇很壞,不要復仇」的結局,否則會讓人笑話。

要知道這樣寫最大的困難,就是讀者的共情。艾倫一行人與讀者們征戰十年,他們所見就是讀者所見,諫山欲將這種共情套在萊納身上,但是瑪萊篇的故事就不過十幾二十回,何來共情?你見薩沙之死網絡上一片崩潰,對著嘉比喊打喊殺,情況一如《最後生還者2》艾比殺死祖爾一樣。《最後生還者2》珠玉在前,巨人在故事的最後階段,才抽取瑪萊戰士隊出來描寫,篇幅描寫絕不足夠,角色亦不夠完整,捧「親生仔萊納」捧得過度出面,戰士隊運氣和際遇都點滿滿,怎麼可能會讓人滿意?

瑪萊篇乏善可陳,歷史場口與民族仇恨簡直像抄書,還是很典型地把德國納粹時期和一些民族、種族議題照搬進去,(坊間「左傾思潮」下形容的民族議題,很多都涉及歧視,忽略了時代背景和演變的原因,只著重煽情與堆砌受害者身份,諫山創連這些講法的缺陷都照搬了過去)例如「因為大國被小國重創,所有國家都要討伐艾迪亞人」為例,在現實歷史上,許多小國成功傷害大國之後,受重創的大國喪失權威,其內亂與國外反抗會進一步將其崩解,甲午、日俄、拿破崙甚更遠的波希戰爭等等的都有此端倪,在此情況下,瑪萊被圍剿然後衰亡會是最有可能出現的結局。如果作者想講民族仇恨,參考有上百年民族仇恨的國家,例如泰國緬甸或英法,則也不會是瑪萊國目前的樣子。當然,由於巨人是漫畫,不一定要按現實書寫,但至少要合符常識推理。只是當諫山將情節鋪排之後,就得出舉國討伐帕拉迪島的結論,之後整個故事也只剩下零和式你死我亡的選項,讀者受此誘導,當然只會從全滅與被滅去角度思考之後劇情──當你的走向導向毫無妥協的結局,最後又扭捏的將全滅改成剩下兩成人類,讀者自然有所不滿,所以讀者對於諫山創的批評都屬於意料之中。

瑪萊篇個人認為令人詬病的地方,就是諫山創將所有人的國家與人,都想像成一模一樣的東西。

就像小孩子小時候受到創傷,會認定某種東西是必然,人受到某種特徵的他者傷害後,也會認定相同特徵的人都是壞人。

故事中有一段是這樣的:戰槌巨人戴巴家族聲稱邀請了全世界的使節進入「集中營」,後來艾倫變成巨人出現,殺掉眾多外國使節,然後就順理成章替馬萊轉移了仇恨到帕拉迪島身上。

從僅有的漫畫情節中,我們知道馬萊是一個人惡人怕的強國,但人惡人怕的強國並非毫無敵人,強國瑪萊周邊也有不同國家伺機反抗,於是在此前提下,每個國家應該都會對瑪萊國與巨人的島有著不同利益與取態,也因此得到不同解讀,從而產生歷史分歧。諫山自己也明白這點,也設計了伊莉娜這個角色──因為原先國破家亡,將能夠打敗馬萊的艾迪亞人視為神。但是一旦上升到國家層面,諫山好像忘記自己寫過甚麼,人人都對瑪萊國言聽計從,不然就是徹底附和,就是沒有一個國家會趁機向馬萊國復仇和搗亂,看起來根本不符合政治常識和邏輯,倒像是一個欺凌者受到打擊後找更加多欺凌者去欺負受害者後,那個受害者將經歷發揮成一個個國家。然而這樣呈現出來的人性,就非常片面。

戰槌巨人戴巴家族的說法,也很站不住腳,他們在始祖王放棄武力後統率島外其他家族調停紛爭,最後竟然是被瑪萊人拿走大部分巨人之力,各族後人淪落集中營的奴隸,不論哪一個視角來看,都不難得他們曾經出賣同胞,推同胞拿去贖罪自肥的推論,戰槌家族的做法在故事中的歷史來看,說是罪孽深重也不過份,這樣的故事端出來還虧各國使節流淚,等同於這種虛構歷史:

「香港民主派拱手將香港給了中共,香港人民水深火熱,為了和平,不能忘了將香港送給中共的人的和平意願,香港人如果不打破一國兩制的幻想,本應該可以繼續和平下去,所以現在反抗的香港人都是毀壞和平條約的大壞蛋。我們應當消滅香港人──」

先不講是不是正確,但如果聽到這樣的故事所有人都會鼓掌,會不會有點違反人性呢?但如果說這是反諷,就未免太低手了,其實一樣的,回到那個「把所有人想像成一樣」的問題。

戰略方面也是令人滿頭問號,始祖奪還作戰竟然是安排了國內幾近一半戰力用童兵潛入作戰,(在講求效益的戰爭基礎上,起用童兵亦是荒謬──只有在極度缺乏戰力下才採用的方法,例如納粹軍/日本皇軍在垂死掙扎時才推童兵出來應付,雖然劇中有所謂其他黨派由得巨人兵器支持派死的講法,但絕對講不過去。)號稱強國的馬萊竟然沒有壯年的即戰力,也沒有經驗老到的間諜,所以說,強國馬萊九成的軍事資金都是拿去貪污,對吧?

以前在島內尚且有一個「修改記憶」這樣方便又狡猾的推搪說法,來到島外,就沒有這樣的便利,於是諫山創的缺點例如世界觀的細節、科技樹設計、戰略等等,都掩蓋不住,全都爆發出來。

在最後大結局,艾倫聲稱摧毀了八成的人類去為艾爾迪亞人爭取生存空間,此說一出,已經有網友表示:一戰後蘇聯實施的清黨消滅了俄羅斯地區近四成人口,過了這麼多年的經濟能力還不能恢復,可想而知八成人口對世界的打擊近乎是文明毀滅,神奇的是故事幾年後已經飛機滿天飛,人們如常生活,完全講不過去。但其實,如果毀滅了世界所有文明在故事中而言才是合理的,但就非常自打嘴巴--你前面寫「民族主義壞壞」「復仇壞壞」,這裡最終的解決方式是摧毀所有人?被作者騙進來的左派小清新,政治正確魔人不生氣就有鬼了。

而在故事最後,阿爾敏決定要向世界講出艾倫的真相:他是為了保護夥伴所以才這樣做……所以,為了保護一個同伴要全世界陪葬……這樣的真相大家真的接受的了?

反而備受網友批評,關於被害者愛上加害者、追求自由發現最後被控制,不健康的人生觀等等,我反而覺得都不算問題,「通道」、「怪誕蟲」這些需要重點描寫的設定卻隨便地拋出來,予人解讀,當中還有濃濃的意識流於奇幻味,那種感覺是你明明上一秒還是在看《雷霆救兵》或者《星河戰隊》,下一刻突然「人類補完計劃」就發動,其突如其來和莫名其妙才是致命傷,但想想也是,137以及之前突然之間鬧一大堆設定和謎題出來,在大結局一次就能收回所有伏筆才有鬼。

所以巨人爛尾是完全不奇怪,本來諫山創是一個很有潛力的漫畫家,但是巨人後段看來,他沒有彌補自己的短處,而是向著更奇怪的方向飛奔,原本以為那是必然的放飛自我,誰知最後來個敗筆,艾倫正是諫山創自己的寫照──當我們以為艾倫要成長,要擔起世界,他就糗給你看,當我們以為諫山創要放飛到最後的時候,他就爛尾,這樣其實也很合符預期呢。

套劇中一句話,見到始祖巨人就能知曉真相,是的,在大結局之前見到始祖巨人和這麼多設定,真的是爛尾感暴增──「是始祖巨人告訴我,這套漫畫肯定是爛尾了。」

--

--